干细胞治疗:终结帕金森患者“颤动的命运”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2-24 阅读:1,109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为标志性病理学特征。 帕金森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同时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约有400万人正在遭受帕金森病的侵袭,其中大多数患者集中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在中国现有170万帕金森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的人患有帕金森,而70岁以上的则为 3-5%。
目前对于帕金森的改善手段主要集中在药物和手术两种。当患者处于症状较强阶段时,可以采用 L-多巴缓解症状。在特定神经元中,L-多巴会被转化为多巴胺,进而缓解患者由于多巴胺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运动异常。但 L-多巴使用剂量难以把握,常会引起异动症、关节僵硬等副作用,同时具有成瘾性,大多数患者必须终生服用。 帕金森病是一个无法彻底根治的疾病,辅以药物改善外,还有以脑深部电刺激为代表的手术改善等,但传统的改善手段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无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数目。因此寻求一种从病因上提高神经系统细胞数目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干细胞-帕金森患者的希望
已存在的传统改善思路显然并不太奏效,科研者开始了新的探索。那既然帕金森病的原因是神经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那是否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缺啥补啥”,将缺失的神经细胞补回来呢?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的改善,为帕金森病的改善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法。
用于神经移植理想的细胞应具备
①移植的细胞在体外可大量繁殖和扩增。
②安全可靠。
③移植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④不需要长时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具备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可以作为移植改善帕金森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已有改善结果表明,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能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
一项发表在《Transl Res》杂志上的《间充质干细胞》针对帕金森患者的改善,对7例22至62岁的帕金森患者滴注间充质干细胞。 术后10-3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其中3名患者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评分持续改善,关闭期分值比基线值改善了22.9%,面部表情、步态等症状也出现了改善。2名患者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明显减少了帕金森药物的剂量。
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自改善中心1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中位年龄6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专科确诊为PD,患病时间平均为4.5 年,多数患者经过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药物改善或继续药物改善,症状持续加重。
行腰穿鞘内注射MSC 0.5×107个,为预防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mg,注射后去枕平卧6h,间隔1周再次注射上述剂量,共4次为1疗程,间隔3个月可进行再次改善。
改善后多数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尤其以肌张力增高引起的异常症状改善明显,敏感的患者改善后即有肌肉僵硬减轻,从Webster评分也可以看出,其中肢体活动,面部表情改善较明显。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改善,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改善。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帕金森的机制
归巢效应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脑后,能形成表达神经标志性蛋白如nestin的神经元样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可在受损部位周围存活甚至移行至全脑。
旁分泌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Niche下能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营养因子,或刺激损伤部位产生内源性生长因子,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减少细胞凋亡。
分化潜能
在脑内创造适宜的局部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帮助神经保护、促进血管新生,替代受损细胞重建神经功能区和传导通路。
总之,干细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中起到重要作用,修复和促进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进而提高多巴胺递质分泌水平,从病理基础上阻止或逆转黑质-纹状体通路进行性退变,改善运动障碍。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目前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人面临的第三大“杀手”。帕金森的改善以及患者生活的改善成为了科学改善的热点。帕金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多种途径来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干细胞改善帕金森病的技术在不断探索和优化,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推荐阅读:日本血液净化:201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二)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