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NK细胞的抗病毒感染作用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2-02 阅读:1,673自例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在2019年12月12日出现后,被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人传人疫情正在蔓延中。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还是最有效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方法。个人在防控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防护避免机会感染,同时,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是重要的防护方法。 机体的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T 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担当主要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抗病毒感染中T和NK细胞起到关键的作用。下面就简要的科普一下NK细胞的抗病毒效应。
什么是NK细胞?
NK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亚群,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15%。NK 细胞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大的细胞毒活性。它对刺激因素产生的应答十分迅速,而且免疫应答强度高。②杀伤活性无需抗原致敏,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与T细胞应答互为补充发挥免疫防御功能。③强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分泌功能,有助于启动和活化其他免疫细胞( 如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的应答。因此,NK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NK细胞是如何抗病毒的?
在病毒感染初期,NK细胞主要通过自然杀伤来控制病毒的感染,在机体产生了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后,NK细胞还可通过ADCC来杀伤感染的靶细胞,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穿孔素是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重要因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NK细胞可提供辅助B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尤其是针对胸腺非依赖抗原的应答。NK细胞可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参与白细胞趋化和炎前反应。
NK 细胞受体及其功能
NK 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受体,将NK 细胞受体分为抑制型受体和活化型受体( activating NK receptors,Kar) 。抑制型受体识别一定型别MHCⅠ类分子后,通过胞内通路传递抑制信号,阻抑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活化型受体则是激活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中NCR可识别病原体蛋白( 如病毒包膜蛋白等) 或靶细胞的蛋白,可以直接介导NK细胞对侵入的病毒或被感染病变细胞的杀伤。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 和仙台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N) 可特异性结合到NCR,活化NK 细胞,这种相互作用能克服MHC-Ⅰ类分子介导的抑制,增强NK 细胞裂解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埃博拉病毒( EBOV) 和马尔堡病毒(MARV) 的病毒样颗粒(含VP40 和包膜糖蛋白) 体外能直接活化人NK 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并以NCR依赖的方式增加对靶细胞的裂解。汉坦病毒(Hantavirus) 感染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其共同特征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近年的研究认为,通透性增加可能是免疫病理损伤所致。研究证实,人感染汉坦病毒后NK 细胞快速扩增并持续高水平(>60d),大多数扩增的NK细胞表达活化受体NKG2C,同时汉坦病毒感染的内皮细胞能上调NKG2C的配体HLA-E。该研究提示NK 细胞还具有记忆功能,在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NK 细胞在防御病毒感染和引起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随着增龄的过程,免疫器官逐渐萎缩,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发育也逐步退化,NK、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的胸腺组织在48岁以后,就基本丧失功能,人体机能尤其是抗病能力同步迅速衰退,进入人们常讲到的“多事之秋”。这次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被感染人群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可能与这一人群的免疫机能退化有密切的关系。 科技界一直以来对胸腺重建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进展甚微。现阶段,体外扩增免疫细胞的免疫过继技术,对恢复免疫机能,增强机体抗肿瘤、抗外源微生物机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免疫过继技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