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肿瘤疾病”——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11-18 阅读:1,400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的间质性肺病(ILD),其特征是肺间质瘢痕化,最终导致实质破坏和正常功能丧失。它主要影响的是60-75岁的男性,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目前IPF患病人数也是逐年增加,保守估计至少在50万左右。IPF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IPF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
肺纤维化的传统改善方式
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的改善方法主要有氧气疗法、肺部康复训练、肺移植、和药物改善等。
其中相对有效的是肺移植和药物改善,但肺移植受限于肺源和手术条件及改善费用,而药物改善疗效目前比较有限且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
目前市场上针对性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有两款,分别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
这两种药物都得到了临床试验的批准,显示用力肺活量(FVC)下降率的改善。FVC在6个月内的下降是IPF疾病进展的最有力指标。但它们也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在胃肠道方面,有20%以上使用者因此而停药。
所以,特发性肺纤维化仍是一个巨大且急需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干细胞改善肺纤维化的机制
归巢和迁移:干细胞具有自动向人体受损组织器官迁移的作用,与正常人的肺组织相比,IPF患者的肺中SDF-1和CXCR4表达增加,有利于MSCs的迁移运动;
旁分泌机制:干细胞具有旁分泌能力,分泌诸多因子,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一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某些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调节肽等,都直接或间接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
细胞融合:细胞间相互作用(如线粒体转移等)分化,促进血管新生,这些机制或单独和相互作用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和抗菌多肽或者抑制促炎信号通路,上调炎症信号通路和细菌的吞噬作用,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肺纤维化;
抗氧化机制:干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助于肺纤维化的减轻。
干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
2020年5月,意大利布雷西亚研究中心(CREM)的科研团队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示了从人胎盘羊膜收集的干细胞可以减缓肺纤维化的进展。这项研究有望为这种致命疾病带来新的改善方法。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17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研攻关组时间启动了干细胞改善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应急攻关项目。
结果显示,干细胞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够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在临床表现、呼吸功能、影像检查等方面均实现好转,一般8—10天可以达到治愈水平。
另外,干细胞对于肺纤维化进程的阻断以及促进肺部损伤修复的作用,显示其对于防止肺纤维化、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独特的优势。
干细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引发的剧烈炎症反应,减少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对肺部进行保护和修复,对减轻患者的肺纤维化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肺纤维化的细胞改善是安全的,而且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其余问题,包括长期安全性、最佳改善时间、给药途径以及剂量方案,仍然没需要时间和实验来证明。但我们相信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干细胞一定会为肺纤维化患者带来福音。
推荐阅读:日本血液净化:高血压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gyh/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