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压到底有哪些关系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05-21 阅读:1,325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然而三高人群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也就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一并出现,那么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者同时出现会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与高血压明显相关。
1982年北京酒仙桥地区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统一的高血压标准,即血压21.3/12.7kPa(≥160/95mmHg),来对比观察糖尿病人的血压情况,发现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而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高峰比正常人提前10年出现。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周围微血管病变等。高血压还可加速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与高血压两者在遗传因子方面都较为明确,但遗传的形式和两者间的遗传关系还未完全明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改善,特别需要重视糖耐量异常这一基本特点。
因为,临床上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就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加重血糖和尿糖。糖尿病的另一特点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多,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比较快,如果使用肼苯达嗪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肼苯达嗪降压的同时,还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可出现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从而部分对抗了肼苯达嗪的降压效力,而且可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加重心绞痛的恶化。β-受体阻断剂是较理想的药物,但对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闭塞性动脉硬化所致的间歇跛行患者,β-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可因阻断β2受体的扩血管作用而使末梢血管的病变加重。这是在改善中又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者也较多,这类病人容易有直立性低血压。在降压药物中,有一些属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利血平、胍乙啶等,这些药的药理作用一方面是抑制末梢交感神经的反应性;另一方面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α-受体,使外周阻力下降。因为它降低立位血压的幅度比卧位血压的作用大,所以给原有直立性低血压的病人服用这些药,无疑将会促进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多睦健康(一站式海外高端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温馨提示: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危害极大,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tnb/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