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治疗:肺癌治疗,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2-30 阅读:1,0952019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5年登记资料。)
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按发病人数顺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估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中标率为35.96/1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等。
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癌患者的改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化疗无差别打击的作用机制不同,靶向药可以识别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只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因此对人体的副作用较轻。临床实践表明,靶向药物可以作为有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改善方案,使患者得到更长的生存和更好的预后。
但是,靶向药物的改善效果也因人而异,同一种靶向药,不能用于所有的患者。为了判断患者是否可使用靶向改善药物,首先要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规范化靶向改善的步
做基因检测的时间一般需要参考患者处于什么疾病阶段。早期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肺癌经医生判断可以考虑靶向改善时,需要先做基因检测以判断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和靶点,来选择适合的靶向药,才是规范化靶向改善的正确流程。
靶向药物只对携带特殊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有效。这就像一把钥匙(靶向药物)对应一把锁(基因突变),只有先知道是什么锁,才能选择匹配的钥匙。用错靶向药物很有可能是无效的,而且会耽误规范改善时间而导致疾病进展,得不偿失。基因检测就像是GPS导航,准确找到基因突变点后,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改善方案,也能让患者经济、快速地获得临床效果。
基因检测助力靶向改善精准性
近年来,癌症改善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分子靶向改善的迅勐发展,癌症的诊断和改善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癌症患者确认靶点后服用相应的靶向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精准改善,提升改善效果。
以我国大癌种肺癌为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比例的85%,在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约有30%-40%患者会发生EGFR基因突变,而在欧美国家这个比例只有10%。因此,EGFR突变常被医生称为“上帝赋予中国人的礼物”。有了EGFR突变,意味着可以吃对应的靶向药,有效率高达60%-70%以上,副作用也较小。
目前,针对EGFR突变一二三代靶向药均已应用于临床。目前使用最广泛的EGFR靶向药是由阿斯利康生产的原研靶向药吉非替尼,已经进入中国15年。所谓原研药,是指原创研发出来的个新药,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以及长达十多年的临床试验,才得以研发成功,获得上市许可的。相对于原研药而言的仿制药,是指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其他公司仿照原研药的化学分子式和成分制造出来的药物。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的检测,以明确突变状态,进而指导下一步精准改善方案。
推荐阅读:日本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jkzs/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