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50岁就开始有脑溢血?留意3警讯避免中风不自知?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07-23 阅读:1,435刚满50岁的知名音乐人小胖老师袁惟仁,惊传在上海发生脑溢血跌倒意外,病况一度陷入危急,紧急手术才挽回一命,是否造成瘫痪等严重后遗症仍有待观察。
才50岁,可能因为中风导致生命危险吗?
脑溢血又称为出血性脑中风,通常是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形成血块,血块又压迫到其他脑神经及组织,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脑中风年轻化 50岁进入危险期
脑中风不是老年病,由于饮食西化等影响,高胆固醇加上作息不正常,发生年龄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愈年轻的患者,出血症状愈明显!
哪些人容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林家玮研判,大部分都是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血管弹性较差,如果加上糖尿病的话,因血管病变容易破裂,风险更高,很多人因为平常没有异状,未追踪健检报告的红字,或搭配药物控制,发作时才后悔莫及。
对医生来说,50岁为一个切点,过后就算是危险期,55岁以上的罹患脑中风的风险,每10年将以倍数增加,尤其季节冷热交替时,最容易让血管失控。
根据国人10大死因统计,脑血管疾病排名均为第2到4顺位,每年平均夺走一万多条宝贵性命,且男性多于女性,即使存活后也会留下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障碍。
三高风险高 脑动脉血管瘤较难预知
脑中风可分成2种类别,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如同水管的管壁爆开,另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如同水管被杂质塞住,血液中的油脂也会卡在血管中,若能在发作后3小时内,及时给予静脉血栓溶解剂,将能大幅减少失能残障风险,2种类别可同时并存,危险因子都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主。
出血性脑中风还有一个不确定性因子,与三高较没有关联,即脑动脉血管瘤破裂,由于血管壁较薄的地方,难以承受血流压力,鼓起成为血泡,就像不定时炸弹,破裂时将引发蜘蛛网膜下大出血,让患者瞬间陷入昏迷。名模王亭又2016年即因脑动脉血管瘤破裂,抢救不及而猝逝。
留意3警讯 把握黄金抢救时间
该如何预防脑中风?许多中风病人送医时,虽然说是次发生,其实经过断层扫描来看,事前脑部已经有许多小病变,但因症状不严重,患者很容易忽略,一般人也须牢记以下3点警讯,把握黄金抢救时间。
1.脸部表情异常:
脸部左右表情不对称,或嘴歪眼斜,想微笑但表情却不协调。
2.手脚动作迟钝:
单侧手脚麻木或无力,或无法抬高,行动看起来卡卡的。
3.说话口齿不清:
声音含煳或表达能力忽然变差,讲话不流畅,时常有停顿感。
临床上还有其他非典型症状,陈龙遇过一名中年男性个案,在打麻将打到一半时,忽然发现摸不到牌,虽然手脚还能行动,但是触感凭空消失,又伴随头晕,经过检查后,才发现脑出血部位,就在中枢感觉系统。
血管硬化无法回春 再中风机率更高
脑溢血可能带来哪些后遗症?陈龙评估,医生会先看出血位置,就能初步判断哪一区的神经受到损伤,如果出血是在运动区,就可能会瘫痪,如果是感觉区,就是感官的异常表现,在语言区块,就会没办法讲话。
其次要看出血量的大小,如果量大,瞬间就半身瘫痪,如果是比较小的出血,或是经由外伤带来的亚急性出血,后续发展也相当棘手,通常在出血的那个时候,不一定会发现,有些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头痛,接着血压就会开始不稳定,必须抢时间进行手术。
中风过的患者,再中风的机率是正常人的9倍,血管硬化是没办法『回春』的,不像水管品质坏了可以更换,血管若狭窄到一个程度,就必须置放支架,但也不可能一条血管全放满支架,而且还是有可能会堵塞。
预防中风先管理三高 日常量测最重要
根据资料显示,透过危险因子管理,9成脑中风可以有效预防,45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都属于高危险群,应及早从以下2个方向来改善,避免后患无穷。
1.慢性病管理:
三高患者中风机率,比一般人多出一倍,每天量血压是基本动作,控制在140/90mmHg内。还有9%的脑中风患者,与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脏疾病有关,应寻求专业改善。陈龙指出,很多高血压不一定会出现典型脖子酸、头疼,曾有一名中风病人,就医时血压高达200以上,却因为没感觉有异状,未遵从医嘱服药,才会造成遗憾。
2.改善生活习惯:
常熬夜、压力大、又烟又酒、饮食未节制、体重控制不良、睡眠不足,算算你中了几个不良习惯?这些都容易引起自律功能失调,让血压起伏较大,血管弹性也愈来愈差。
如果发现有类似小中风的情况,短时间又马上恢复正常,别因症状微小而不以为意,正因大脑分工精细,即使是暂时性缺血,也可能造成永久损伤,及早揪出病因,才能摆脱脑中风纠缠。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