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高血脂的人有3种“面相”,是否要检查血管堵塞了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1-13 阅读:1,219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4.7%。一个血脂异常的人,“面相”有哪些特殊之处?现在就为你揭晓答案。
血脂异常有3种特殊“面相”
血脂升高后,除了检查结果异常,还可能会在脸上留下一些痕迹。
黄色瘤
眼皮、胳膊肘、大腿、脚后跟等部位,长出米粒大小的黄色瘤,不痛不痒,可同时出现多个,或融合在一起。
黄色瘤是脂肪堆积在皮下形成的,往往是血脂升高的表现。
老年环
老年环指黑眼球边缘的一圈灰白色、宽约1~2毫米的环状结构,当眼部血管和房水中的脂质含量过高时,脂质会在角膜组织内沉积,在角膜边缘形成灰白色的环。
黄色斑块
短时间内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黄色小斑块,比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或者手掌出现黄色或橘黄色的条纹,也可能是血脂升高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这些“面相”不代表没有高血脂,下面这些信号也提醒你血脂可能异常了。
腿肚抽筋、刺痛
有的中老年人出现腿脚抽筋、小腿发凉、发麻等不适,会以为是缺钙所致。事实上,这可能是因为胆固醇积聚在周围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缩,导致抽筋。
犯困、头晕
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高血脂还可能让在体内动脉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容易犯困。
视物模煳
早晨起床时,看某一样物体,总是时不时模煳几秒,之后又恢复。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减慢,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高脂血症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血脂。
高血脂怎样一点点“煳住”血管?
血脂高于正常值, 容易一点点“煳”住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血管最内层的膜由一个个细胞排列组成,且细胞和细胞之间是有缝隙的,就像城墙砖一样。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透过细胞间的缝隙,沉积到血管内膜下。
↓
随着时间的延长,有炎症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将其包裹起来,之后就会发生纤维化,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血管管腔越来越窄,影响血液的正常输送,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等。
↓
斑块脱落形成血栓,把血管腔全部堵住,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疾病。
医院查的血脂通常有四项
1、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低于1.7毫摩尔/升。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会沉积在动脉血管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是对心血管不利的“坏胆固醇”。
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需有不同的改善目标:
极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
中低危人群,LDL-C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
危险程度划分,应咨询心内科医生。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又叫“好”胆固醇,它可以促进体内生成胆固醇的转运和清除,保护心脑血管。男性HDL-C在1.16~1.42毫摩尔/升,女性HDL-C 在1.29~1.55毫摩尔/升范围内,“好”胆固醇越高越好。
4、总胆固醇
正常范围为3.6~5.2毫摩尔/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尔/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风险,超过6.2毫摩尔/升则有高度风险。
体检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任意一项升高,就是血脂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血脂异常,根据指标来忌口
不管什么类型的血脂异常,都首先推荐饮食和运动控制。如果调整生活方式3~6月后仍未改善,才需要借助药物进行干预。
总胆固醇或“坏”胆固醇偏高
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控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及脑、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
“好”胆固醇偏低
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增加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主要为水果蔬菜。
少摄入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棕榈油等。
日常别吃反式脂肪,凡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标注“食用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植物油脂”“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基本就是反式脂肪,可能存在于饼干、起酥面包、方便面、汉堡、月饼、薯条、蛋黄派等食物中。
甘油三酯偏高
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包括烹调用油在内,每天不超过50克,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
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水果每天不超过200克,以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最后多睦健康提醒已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即使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能让血脂达标,也应该遵医嘱坚持服用中小剂量他汀,以防病情复发或加重。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