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关于脑梗塞早期症状诊断和治疗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1-25 阅读:1,340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若不及时诊治,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对指导改善及康复极为重要,同时在影像技术早期诊治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改善方法,将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
脑梗塞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痉挛及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而导致血管狭窄、直至闭塞,最终造成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塞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 中,但50-60岁为高发人群,其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面瘫等。脑梗塞形成后,改善时间窗内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的恢复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脑梗塞重在早期诊断。
近年来随着CT机分辨率的提高和临床对脑梗塞CT影像学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准确发现的时间越来越早。CT平扫上脑梗塞的早期征象主要有:
①梗塞区脑沟消失;
②正常的脑灰白质分界消失,显示均一很淡的低密度影,这种表现被认为是超早期脑梗塞CT扫描中最敏感的指标;
③动脉高密度影,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④梗塞区早期低密度影;
⑤占位效应;
⑥基底节的低密度改变,以豆状核轮廓变模煳最早出现,可出现于发病后 6h 内;
⑦增强扫描显示脑皮质或基底节的选择性增强。
如早期经 CT 扫描没有显示明显异常,而临床仍高度怀疑脑梗塞时,需进一步进行MRI平扫,MRI 平扫上脑梗塞的早期征象主要有:
①长T1长T2信号的病灶;
② T2加权比T1加权像更为敏感,部分病例在发病 30min 内即会出现长T2信号,一般2h有异常改变,4h有肯定的异常改变。
脑梗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多种途径参与的病理过程,主要改善手段为:
①全部患者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等,营养神经;
②积极扩容,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
③早期运用血管扩张剂注尼莫地平或盐酸法舒地尔;
④采取因人而异、补液脱水相结合的原则给予昏迷、颅内压增高、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脱水降颅压药,脱水降颅压同时,还要考察液体出量积极补液,避免出现脑灌注过度或不足。
⑤恢复期选用脑活素静脉滴注或东菱克栓酶隔日5BU静脉滴注,东菱克栓酶能发挥较好的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凝集、抑制血栓形成功效,临床应用较多且比较安全。
通过以上改善手段,有效减轻患者缺氧性血管收缩, 改善脑部缺血状态,并最终恢复半暗带尚存活的神经元的功能。
饮食疗法在脑梗患者的改善中也非常重要。
脑梗塞患者饮食原则总的要求是: 三低五高即低脂 肪、低热量、低盐; 高蛋白质、高维生素、足够的水分及微量元素。
①限制脂肪入量,每日膳食降低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 动物脂肪可使细胞膜变得僵硬, 造成血管阻塞)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②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就会下降。限制精糖及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等;
③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g;
④高蛋白质,膳食中脂肪减少,就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 可调节血液状态,不易形成凝块,防止大脑血管阻塞) 。每日吃一定量的豆腐、豆干对降低血胆固醇及血粘滞度有利;
⑤高维生素: 多食含维生素 A、B、C 及胡萝卜素的食物,新鲜的疏菜、水果等以满足机体需要,增强机体免疫力。如菠菜、红萝卜( 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猕猴桃中维生素 C、硒含量丰富,长期服用可降压降脂,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苦瓜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厥菜具有恢复脑细胞、安神、降压作用;
⑥每日饮水要充足: 食物水加上饮水一般每日应在250~300毫升才能保证身体需要,足够的水分可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
⑦补充微量元素: 部分脑梗塞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要多食含锌的食物或奶制品。另外卧床病人长期不能进行活动,钙会从骨骼内滤漏进入血液中,使患者缺钙造成骨质疏松。鲫鱼炖豆腐可明显改善这一症状;
⑧注意烹调用料: 为了增加食欲,可在炒菜时加醋、番茄酱、芝麻酱等。食醋除可调味儿外,还可加速脂肪溶解,促进消化吸收; 芝麻酱含钙高,补钙,对防止脑出血有好处。
推荐阅读:干细胞抗衰老的适宜人群和治疗后效果惊人!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