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液净化:近2亿人有颈动脉斑块,别让它离你越来越近!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9-29 阅读:1,623颈动脉在我们脖子两侧,用手就可以摸到它在“跳动”,是血液由心脏流向脑内和头面部其他部位的主要血管,被誉为“连接心脑的桥梁“。劲动脉作为头颈部的动脉主干,负责头颈部的血液供应,对于维持头面部、尤其是脑部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颈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可供应甲状腺、舌、扁桃体、牙齿、牙龈、颅骨、面部肌肉等众多颜面部器官组织的血液。颈内动脉直接供应大脑80%-90%的血液。人脑不大,重量仅1300—1500克,仅仅占全身重量的2%,但是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占到了全身供血量的20%。相较于其他大动脉,颈动脉较窄,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分叉处会承受更多压力,如果血液有杂质颈动脉更容易产生斑块。所以,颈动脉也被很多医生称为“反映全身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
2020年5月,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由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研究,对21个国家和地区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患病人数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提出2020年有近20亿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预计到2020年,有2.7亿国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2亿人有颈动脉斑块。
有调查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诊为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斑块的几乎没有。
我们可以把颈动脉想象成家里的下水道,大家都有经验,下水道使用时间长了以后,难免会有“淤泥“”油污“沉积在管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管腔就会变小,影响管道的输送功能。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如果疏于防范,”油污”沉积在血管壁越来越多,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影响血液向大脑的供应。所以当颈动脉狭窄堵塞时,不仅会影响大脑供血,因为在脖子血管不能安装”增压泵“,人体心脏不得不加快搏动、加强收缩力量、升高血压来补偿、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血管,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加重。同时也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当斑块脱落后形成了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导致栓塞。《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生活中的这些事加速斑块生成
虽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功能逐渐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但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都可能催化斑块的生成。
1、抽烟喝酒
吸烟的人,颈动脉更容易长斑块。据这项研究,吸烟者的斑块患病率为36%,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的28%。
吸烟和大量饮酒是催化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
2、“三高”饮食
高盐、高糖、高油的“三高”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更多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3、久坐运动少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增加血管弹性。而长期的久坐不动自然会影响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4、经常熬夜
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话,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那如果形成颈动脉斑块,我们要做的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或者服用药物。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日本血液净化
日本DFPP疗法——二重血液净化疗法,安全有效,可以清理血垢的健康疗法。
清理血垢,净化血液,使身体恢复到较佳的生活状态,血液净化疗法(apheresis)是将血液中引起病患的病因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炎症物质,病毒等)等经过特殊的过滤膜进行过滤和分离,从而排出血液里的炎性物质、多余糖分、脂肪,清洗血管壁。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风湿、肿瘤体质、慢性炎症、过敏体质等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基本步骤
一、1次分离,将血球与病因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炎症物质,病毒等)分离。
二、2次分离,将病因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炎症物质,病毒等)从血液中除去。
三、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体内(保留了血球及白蛋白等必要成分)
血液净化疗法,是发自日本的技术,具有30多年的历史,将此医疗技术应用是为了更健康对的生存的预防手段,为更多的人带来益处。
推荐阅读:赴日体检:日本癌症体检拥有三大特点,最小可以发现5毫米以下的癌症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