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液净化-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1-06-25 阅读:1,025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中较为常见。目前的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症和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10种危险因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当年龄大于45岁,并有以上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就属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可有下列几种学说
1、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
各种损伤因素,如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迁移、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吞噬脂质形成SMC源性泡沫细胞,较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2、脂质浸润学说
该学说认为血浆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及脂质转运障碍可能起主要作用。
3、血流动力学学说
血流动力学学说
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因素起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存在相互关联。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斑块主要是位于血管壁的低切力区。而湍流则对斑块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4、遗传学说
遗传学调查显示本病有家族史者比一般人群高2-6倍,可能是由于遗传缺陷致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反馈控制失常,以致胆固醇过多积聚。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