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体检:好的成人体检什么样?听听多睦怎么说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3-06 阅读:907近日,和同事讨论起一件事情:一次好的体检应该是怎样的?
准确的检查结果,高效便捷的体检流程,合理公道的体检价格……这些,足够吗?
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曾遇到过的场景,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想借着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对所谓「优质体检」的想法。
场景一:体检后的疑惑
作为医生,常有朋友拿着体检报告过来向我咨询——这B 超报告上说我有胆囊息肉啊,怎么办?胆红素高了要不要紧?心电图ST-T 异常是不是有心脏病啊?检查出HPV 阳性,意思是得了宫颈癌吗?……每次我都是尽量耐心地一一答复。
这一现象,让我确信,一套完整的体检程序,不应该只有检查本身,检查后的项目解读同样重要。
事实上,基于检查结果,了解到「这些是不是要改善,那些又是不是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干预」,不才是体检的初衷吗?
观点一:一次合格的成人体检中,应包括医务人员对检查结果专业的解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告知体检者应对方案。
例如,单纯增高的胆红素而无基础疾病,不要焦虑,随访观察即可;发现尿糖增高,给予糖尿病饮食指导,提醒血糖监测,制定合适的降糖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告知被检查者,HPV 阳性并不等同于宫颈癌,还要结合宫颈刮片的结果综合分析,而不是让体检者拿着报告单,却仍心存疑虑乱投医。
一次好的体检做完以后,体检者应该明确地知道下一步应该要怎么做。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解决疑惑,让医生更了解你,也让你更了解自己。
场景二:这项检查要不要做?
前一段时间单位体检,和同事们一起刷体检单,量血压、抽血、拍胸片、做心电图,一切顺畅,到了要留取大便常规标本的时候却面面相觑了——检测好做、标本难求啊。后来,大家委托有标本的同志「共产主义」了一下。
这一事件,成为那天最尴尬也是最有趣的点。但事后,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要查粪常规呢?一定要把粪便检查作为常规项目吗?
观点二:一次合理的体检,不应该一套方案用于所有人。
拿这次粪常规事件举例。我和同事们认为,普通人群筛查结直肠癌,在50~74 岁时做就好,项目包括粪便潜血检测和结肠镜检查。再鉴于目前消化道寄生虫疾病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减少,粪便常规在体检中的意义不大。粪便常规完全可以不用做。
体检前,如果能针对体检者,进行病史询问、高危因素调查、生活习惯了解,综合分析,是可以制定出一份适合个人的、能更精准地筛查疾病、而又免去不必要项目的体检单来的。这对体检者来说,无疑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场景三:落后的体检结果存档方式
老爸老妈前一阵说要体检。体检前一天晚上,我嘱咐他们把之前的病历和一些检查单子准备好,带上,可以供医生参考。结果,二老好一通折腾,这翻翻那翻翻,愣是找不到前一年的检查报告了。问我说,这要不要紧。我也只能安慰说,找不到就算啦,这一次的体检单记得要收好。
苦笑。说是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可体检报告这些,却仍然停留在纸质的形式。后续的存档、查阅、比对,都成了麻烦。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检查单子多,又总不记得放在了什么地方。
不应该这样的。
观点三:体检信息应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保留,方便客户的查阅以及医务人员的跟踪随访,以便制定个体化健康、预防、筛查和干预的长期方案。
在有头痛脑热这些小毛病时,可以快速调阅健康史,给出恰当的诊疗方案;在肚腩增大时,可以结合记录中的生活习惯和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饮食、运动的建议;在年岁渐长时,可以提醒是时候做相应的慢病或肿瘤筛查了。
这,才是信息化时代的医疗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所谓「网上诊疗」应该做的事情。
总之,除了追求检验结果的准确,检验过程的流畅方便之外,「良好的交流反馈」「高效个性的项目选择」以及「方便完备的电子档案」也应该是好的体检中应该拥有的特质。
可是很多体检服务并不能做到上面这样,不能和医生交流反馈,有问题应该问谁呢?
你可以咨询多睦健康。
体检应该做哪些检查,检查报告如何解读,问问医生最放心。
推荐阅读:日本干细胞:【健康科普】脑卒中院前急救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zixun/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