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加速创面愈合修复瘢痕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1-01-04 阅读:1,367干细胞归巢机制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它能够记住曾经发生过的损伤,并储存下相应创伤或炎症的记忆。
干细胞会经常性地与免疫系统进行合作,利用对于损伤的记忆来改善组织以后对于损伤或是致病性攻击的反应,从而实现加快新伤口的愈合。
脂肪组织是皮肤固有结构之一,也是人体最大内分泌器官,近年来其功能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
研究提示,创伤愈合不良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脂肪系细胞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皮肤创伤愈合。当发生皮肤创伤时,脂肪细胞可通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蠕动”到创口周围”,参与创伤修复。
另有研究提示﹐脂肪系细胞具有直接抗纤维化作用。脂肪干细胞及成熟脂肪细胞均可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炎症调控及抗纤维化形成。
同时,皮内脂肪细胞进行性减少是多种皮肤纤维化疾病中共同观察到的病理现象;但在皮肤纤维化疾病中,脂肪细胞减少是启始原因还是伴随结果,目前尚无定论。
这些研究成果提示我们,脂肪干细胞可能在皮肤纤维化及瘢痕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成为临床瘢痕防治的靶点。
由于脂肪干细胞在皮肤瘢痕防治领域的巨大潜力,已有多项动物实验研究了其防治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显示,在裸鼠、小鼠、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及大鼠纤维性海绵体炎模型中,于皮肤创伤初期局部注射脂肪干细胞可以加速伤口愈合,但伤口愈合后皮肤纤维化面积及瘢痕形成的严重程度各研究报道结果存在争议。
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局部注射脂肪干细胞后,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沉积减少,皮肤纤维化面积缩小,表皮厚度增加,皮肤瘢痕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促纤维化因子α-SMA和TGF-β表达降低,促血管生成的VEGF表达升高。
创面缺血缺氧在皮肤创面修复及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原因在于创面微血管分布造成组织低氧,激活TGF-β/Smads通路,促进下游胶原蛋白沉积。而脂肪干细胞能创造血管生成的有利微环境,且脂肪干细胞移植本身也可以促进血管生成,这些都有助于组织从缺血缺氧中恢复,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皮肤瘢痕形成。
2019年Franck 等通过大鼠腹部烧伤模型发现,伤后及时注射脂肪干细胞能降低受伤皮肤区域淋巴管数量,且14天后烧伤区域皮肤愈合形成的瘢痕面积更小。
传统的干细胞改善方式包括全身应用和局部注射。全身应用将干细胞注射到动物体内,依赖于干细胞自动归巢到病变部位;局部注射则将干细胞直接植入创面。
但全身应用的细胞自动归巢定植率较低;而局部注射由于局部缺血缺氧及炎症微环境,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也低。因此,提高干细胞自动归巢率、存活率及增殖率是目前干细胞改善的主要突破点。
综上,目前大部分研究结果倾向于脂肪干细胞可以通过加速创面愈合来预防真皮瘢痕形成。
推荐阅读:日本干细胞:预防髋关节疾病带来的疼痛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zixun/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