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治疗:胃癌的元凶居然是它,到底要不要治疗?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4-22 阅读:1,375胃癌是一种我们所在的亚洲地区更为高发的恶性肿瘤。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2012年胃癌新发95.1万例,死亡72.3万例。其中,中国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将近一半。胃癌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根据人民网引用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降反升,达到了60%,几乎是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被感染,俨然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全社会的健康问题。
同在亚洲的日本,也难逃幽门杆菌的“魔手”,据统计,日本人胃癌的成因有90%以上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幽门螺旋杆菌为“确切的致癌因子”,此情形下日本开创了他们自己的应对方法———除菌疗法。
引发胃癌的幽门螺旋杆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菌,正式名称叫做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意为“螺旋”。菌如其名,它是生长在胃粘膜上的螺旋状细菌,平均大小约为千分之四毫米。在日本,有九成以上的胃癌患者都是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一步步恶化成胃癌。
许多欧美国家甚至非洲国家,也有很多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和日本相比,他们得胃癌的几率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被称为“东亚株”的日本幽门螺旋杆菌,和欧美菌种相比多了很多毒素,诱发胃癌的能力非常强大。
显微镜下的幽门螺旋杆菌
战后70年,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日本人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不断下降。时至今日,60岁以上的日本人中约莫有半数以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20岁年龄层的感染率为10%左右,10岁年龄层的感染者则更少。相信今后,日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数量还会会进一步减少。
感染了就一定要改善吗?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确实能够导致多种胃部疾病,而且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性也很强,但人群中其感染者甚多,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行根除改善。
一般需要根除改善的主要有四类人群:
1.患有消化性溃疡的;
2.患有慢性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
3.胃癌术后人群及其一级家属;
4.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
如何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虽有使用内窥镜检查的方法,但是相比之下,用血液、尿液、唿气等调查方式更加简便。
特别是通过服用含有碳同位素(C14)的尿素胶囊(由于C14非常稳定,因此经常作为标记物出现),在服用前后进行唿气检查的“尿素唿气测试”,它对身体的负担相应较小,精度却很高。在幽门螺旋杆菌C14唿气试验中,受检者口服尿素C14胶囊后,如果胃中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能迅速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二氧化碳经血液进入肺而排出体外,将排除的14CO2气体(带有标记物)收集后,在仪器上测量,即可判断胃内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除菌改善方式和成功率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幽门螺旋杆菌认定为“确切的致癌因子”,日本从2000年开始将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改善纳入健康保险。
起初,除菌改善仅适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从2013年开始,所有类型的慢性胃炎都可以采用除菌改善。如果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健康保险接受除菌改善。
改善需要结合使用2种抗生素,疗程一周左右。一次除菌失败的人会产生抗菌性,可以结合其他抗生素进行二次除菌。如果仍不行,就用别的抗生素进行三次除菌。最终改善的成功率在90%左右。
除菌疗法对胃癌的防治效果
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粘膜时,粘膜会产生炎症,粘膜表面会渐渐萎缩。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很长时间的话,就会逐渐产生癌变。这就是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癌症的基本流程。
对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除菌疗法后,改善结果明确表明除菌疗法可以有效抑制萎缩。另外,研究人员还对已除菌的感染者和没有除菌的感染者进行了1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除菌改善确实能够抑制胃癌的发生。
那么,除菌改善以后,就不用担心患胃癌了吗?
即使除菌成功了,残留下来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增殖。另外,有人指出会有再次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可能,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先例。 另外,除菌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并不能作为根治胃癌的手段。不过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早期胃恶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可能只需要除菌改善就能治愈。
据统计,在日本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约有6000万人,50岁以上的感染者尤其多。不过通过接受除菌改善,胃癌发病率大幅降低。如今日本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也越来越少,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癌症的案例逐渐减少。如果您在体检时发现幽门杆菌感染,并且有文章中提到的胃部疾病。不妨来日本彻底的进行一次除菌!多睦健康可以陪伴您的改善之路!
推荐阅读:癌研有明-有抒压,却仍觉疲劳?心之烦忧,根源可能在「肠」!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az/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