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干细胞:容易累?小心老后卧床高风险!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07-26 阅读:1,295容易累不一定是老化造成的,有可能是缺乏运动,肌力衰退,未来可能成为运动障碍症候群,老后也容易卧床不起。为避免此状况,应及早训练下半身肌力,透过自己的体重来锻炼身体。
「最近变得很容易疲劳……」当你出现这种感觉时,会不会直觉认为,「体力衰退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呢?上了年纪后,体脂肪一直增加,肌力却不断衰退时,活动起来就会变得很吃力,因而容易感觉疲劳。
肌肉量在20至30几岁会达到巅峰,接着逐年递减,尽管如此,大家也没必要感到绝望,萌生「因为年龄大了所以无能为力」,或是「因为过去一直疏于运动,现在已经为时已晚」的悲观想法。
肌肉其实只要好好训练,就算是过去一直没在运动的人,不管你是60 几岁、70 几岁还是80 几岁,一定都能增加。
「最近容易疲劳」 别全推给「老化」
很多人变得很容易疲劳时,都会深信这是因为「老化」的关系,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活动身体,也就是「日常活动量减少」,导致缺乏运动,才是疲劳最主要的原因。
现代这个世界,交通工具发达,在车站内或大楼内,搭乘手扶梯或升降梯上上下下变成很正常的事。而且在这10年内,购物甚至能仰赖网路,商品一下子即可送达,因此日常步行量,也变得愈来愈少了。
依据厚生劳働省「21世纪第2次国民健康创造运动」(健康日本21)的资料显示,经比较1997年与2009年的数据后发现,15岁以上的人一天的平均步行数,无论男女都减少了大约1,000步。简单计算之后,这样一天的身体活动量相当于运动10分钟左右,观察这10年期间的变化,可证实日本国民日常活动量日益减少。
在未来的10年,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乃预料中之事,活动量极有可能将进一步与日俱减。因此,若是不设法解决这种情形,想必肌力将愈发衰退;如此一来,未来在等着大家的就是「运动障碍症候群」。
检测!你是卧床不起高风险族群吗?
所谓的运动障碍症候群,英文称作locomotive syndrome,意指关节、骨骼及肌肉等「运动器官」衰弱,难以凭一己之力正常过生活的状态。
肌力一旦衰退,便无法支撑关节,动作也会变缓慢。因此导致跌跤后骨折,进而长期住院的话,躺在病床上的时间拉长,将使得肌力愈发衰退,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这样一来,你将会确实步上卧床不起一途。
身患运动障碍症候群的人,包含高风险族群在内,估计在全日本共有4,700 万人。这是依据东京大学22世纪医疗中心特任副教授吉村典子女士,于和歌山县为2,000人进行X光摄影,以及骨密度检查后所得到的数字。
虽说你我都可能罹患运动障碍症候群,但是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会有问题。倘若你符合下述其中一项描述时,你就有可能是运动障碍症候群的高风险族群。
□ 超过5 年从未正式做过运动。
□ 宁可搭手扶梯或升降梯,而不愿爬楼梯。
□ 年过40 后,曾经跌倒造成手脚骨折。
□ 会在意双脚水肿的问题。
□ 穿牛仔裤时,感觉脚变细了。
□ 几乎每天都开车上下班。
□ 最近脚变得容易抽筋。
□ 下楼梯时膝盖会痛,或是觉得不太对劲。
另外,还能藉由下述测试,检测你罹患运动障碍症候群的风险有多高。测试方法就是从椅子上单脚站起来,看看你会不会站不稳。
进行这项运动障碍症候群危险程度测试法时,单脚站起来的椅子高度愈低,代表你的下半身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40至60几岁的男性,请试着浅坐在高约40公分的椅子上,双手于胸前交叉,不靠反作用力,直接用单脚站起来看看。并且请在完全起身后,站稳脚步维持3秒钟的时间。
假使你站不起来的话,或是即便站起来了却无法马上站稳,甚至于伸直的那只脚会抽筋的人,都有可能是运动障碍症候群的高风险族群。
话说除了这些强化下半身的运动之外,到底还有哪些运动能够预防运动障碍症候群呢?
假使你过去几乎不曾做过运动,现在想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步从健走或伸展运动开始做起。藉由这些运动活动筋骨后,即可在初步阶段形成刺激,唤醒长时间沉睡的肌肉。
但是,一味地健走或单做伸展运动,并无法达到使肌肉增加的地步。想要增加肌肉,除了健走之外,也希望大家可以用缓慢的速度慢跑,甚至还能尽可能以快一点的速度跑步。另外,还有一些方法能够单靠健走提高负荷。
此外,想要预防运动障碍症候群的话,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运动?
回答是:现在就是时候!完全是因为除了60几岁或70几岁的人,会开始感觉到下半身无力之外,即便你还只有30几岁或40几岁,由于未来生活环境会变得愈发便利,因此活动筋骨的机会可能将与日俱减。
推荐阅读:榊原医院|什么是形成心脑血管栓的真凶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