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明日之星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1-07-01 阅读:1,129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约1.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2%,成为糖尿病患者较多的国家。糖尿病歷年来一直在10大死因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民医疗保险费用方面,糖尿病医疗则耗费了我们大量的费用。
可以说糖尿病是国病之一,无论是健康或经济上都是一大负担。型或第二型糖尿病,都可能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无法受到正常控制导致体内血糖过高,较终可能并发为糖尿病或危害生命的酮酸血症。至今,糖尿病患者仍须透过饮食控制与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况,现今社会仍未发展出有效的疗法可以根治糖尿病,因此如何与糖尿病和平共处便是人生一大课题。
糖尿病介绍
由于胰臟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够」,或「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充分进入细胞内,导致血中存留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同时可能有部份的葡萄糖排入尿中,即是所谓的「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臟生理功能」发生了问题,而不是一种传染病。
1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是因为病人的胰臟「无法分泌」或只「分泌极少量」的胰岛素。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无法进入细胞,而累积在血液中。国内约2%的糖尿病病人是属于这一类型。1 型糖尿病因为自体免疫造成β细胞重度破坏与β细胞的量减少,而导致低血胰岛素症,较终可能导致具生命威胁性糖尿病酮酸血症的产生。
2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还能分泌」胰岛素,但是分泌的胰岛素「品质不佳」或「数量不够」,使得血糖无法维持在正常的範围。另外一个原因是「标的组织(肝臟、脂肪、肌肉)对胰岛素产生阻抗」,造成胰岛素「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国内约97% 的糖尿病病人都属于这一类型,较为普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
过去干细胞发展是使用受精卵的胚胎干细胞作为细胞移植的原料,因此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近年因为间质干细胞的研究发展良好已逐渐取代胚胎干细胞成为发展细胞疗法主力。值得一提的是,间质干细胞具有多项特性,包括:足够的细胞数、高生长期、免疫调节与多能性。此外,这些特性提供了自体移植病患一个适合的细胞疗法,因为这些间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间质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的来源包括了: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与脐带,目前脂肪干细胞与脐带干细胞是台湾发展主流。间质干细胞可应用于神经、心臟、肝臟、肺臟、肾臟、骨骼、软骨、视网膜受伤的修复,近年来更发现间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整功能,可能有助于改善许多免疫异常的疾病。由于间质干细胞的抗原性比其他干细胞小,临床运用时不像造血干细胞在移植前必须先经过严格配对,因此是很好的细胞改善来源。
人类脂肪间质干细胞
早在 2001年,研究学家Zuk 等人发现脂肪干细胞以来,就已经证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脂肪、软骨、成骨、肌肉等多向分化潜能证实了脂肪间质干细胞的特性,包括:低侵入性、足够的细胞数量、快速的细胞增殖潜力与多能性。
在2006年Timper等人亦成功的在体外实验中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且可以大量分泌胰岛素与升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
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
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生长的方式与身体内粘附性细胞相似,且具有与间质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型态、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相同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此外,这类的间质干细胞也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
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突飞猛进,未来的相关发展更是希望无穷。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tnb/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