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液净化:心梗临床治愈不等于痊愈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1-05-07 阅读:1,165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在治愈心肌梗塞后还会出现复发的现象。为什么心肌梗塞那么难以对付呢?还是说人们的预防措施没有做到位?对于这点,患者也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临床治愈不等于痊愈
所谓临床治愈是指疾病症状消失,而并非病理改变已经消除或恢复正常。但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再次引发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而且,每发生一次,就会加重一次。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突发的一个危机重症,是由于微小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某一分支,致使受该分支血管供血的心肌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如若抢救不及时,常可危机病人的生命。心梗后如若发生再次梗塞,病情就会更重,危险性就会更高。心梗后再梗塞,通常是指心肌梗塞4周后再次发生的新的心肌梗塞。国内外资料显示:心梗后再梗塞的发生率高达8.7%—29.6%,可发生于首次心梗后的任何时间,多发时间为首次心梗后2年内,较多见于2—3个月,而且相当多的病例可复发多次,较高者可达6—9次,每复发一次,病情加重一次。
再梗死可使心肌的坏死量增加
调查资料表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比首次发生的要高1—2倍,而且发生猝死的概率也显著增加。一般来说,当梗塞量超过左心室心肌量的25%时,病人即可发生心衰,如果超过40%即可引起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怎样发现心梗后再梗塞呢?
如果原梗塞病人病情已稳定和好转,又突然发生胸痛、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就应高度警惕再梗塞的发生。
推荐阅读:日本体检:老人头痛要注意什么检查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xyjhzs/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