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看病优势:从国内医患关系解析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20-01-02 阅读:886人类的生命世界里充满了未知和变数,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病人和医生应该是朋友,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走到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士。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医患关系却被异化,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医患问题的报道。
作为局外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清楚那些经过渲染的事件的真相,但是大都能够明白无误地感受到,医患之间的裂痕在逐渐扩大,互相之间开始产生了“抵触”心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乐见这种现象,有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推波助澜者。
曾经《东方直播室》曝光了有关医患纠纷的"缝肛门" "录音门"事件。矛盾双方,病人忍气吞声,医生有苦难言,很难分辨出对与错。医患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个结越来越难解开。其实主要在于"信任缺失"!
一方面,部分医生越出道德底线。
不知从何时起,救死扶伤的天使收受患者的红包。与钱字搭界后,一切走样。昨天还听说,助产士向产妇家属索要红包,先暗示后来就明讨。出了点小小的医疗事故后,家属和媒体夸大其词,给助产士戴了顶"报复"的帽子。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医生开除,产妇得了抑郁症。
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生不信任,走向极端。
医生不愿冒风险,承担责任。表现在看病时患得患失,用不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替代医生的诊断。更有人先自己在网上寻找改善方案,带给看病的医生。这种极度不信任的结果,让有责任心的医生无可奈何。现场请来医生的代表,他说:"我的头上时时悬着一把利剑,一点小小的失误就可能招来大祸。"
国内紧张的医患关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实,医疗事故绝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医疗事故的几率大小,处理方式上却有显著差别。在日本,医疗事故率相对较低,处理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日本的医疗机构会为医生购买保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很多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得到妥善解决,不至于因为赔偿问题酿成医患惨剧。
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建立起一种颇具特色的补偿机制,对医疗事故中的受害患者推行「无过失补偿制度」:即无论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受害患者及家属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其额度由第三方权衡决定。
当然,很多时候并不是仅靠法律、赔偿这些“硬件”就能解决问题的。发生医疗事故时,不少患者和家属是因为感情上无法接受,从而做出过激行为,这就需要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为了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1995 年日本成立了医疗评估机构,督导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评估机构对所有医院进行综合评分,评估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并在网上公布结果。而医疗机构也会自发提高服务质量来赢得口碑,以吸引更多的患者。
在病人要进行手术前,医生会用很长时间仔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一直到对方理解为止;有时候甚至会以动漫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手术的风险及过程。因此在手术前,患者及家人就已经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了。
而且,日本医生不会因患者东问西问而厌烦,较喜欢的恰恰是问题多的患者和家属。因为问得越多,解释得越多,双方心里就越踏实,医患关系就越容易和谐。他们还会经常主动问患者”还有没有什么想问的“,这也是日本将教师与医生都称为”先生“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日本医疗还有许多具体行动,来保证医患间的和谐信任,如不会乱用抗菌素、不做没必要的检查、医药分离、 不收红包等。
,日本大部分医疗事故都以”和解“方式解决,很少进入法律程序,医患双方对外部调查团体的认可,让第三方调解机构在医疗事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调查团体的结论不被双方接受而进入法律程序,为了避免案件久拖不决给双方造成压力从而激化矛盾,日本逐年缩短了医疗事故诉讼案的审理时间。1996 年,平均每个案件的审理时间为 37 个月;而到 2006 年,平均审理时间已缩短为 25.1 个月,10 年间几乎快了整整一年。
在解决医疗事故的问题上,日本既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又有促进医患建立互信的举措,更有对医疗机构的严格监管。完善的医疗制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赴日医疗、美容、体检。
总而言之,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人生价值和生命认知等观念激烈碰撞的地方,良好医疗人文环境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医护人员,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zixun/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