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防微杜渐保护心脏,这些事是患者得知道的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2-09 阅读:1,188一想到胸痛,想到急性心肌梗死,想到猝死很多人就都以为是心脏病。在门诊,也经常越到这样的病人,焦急万分,因胸闷胸痛头晕头痛来诊,就诊的原因就是担忧自己是不是罹患冠心病和脑梗塞。
所有的信息都突出一个字“急”。
诚然,由潜伏的冠心病到猝死发生,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下面多睦健康(一站式海外高端医疗咨询服务机构)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怎么未雨绸缪去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解析冠心病
冠心病本质上是一个慢病,冠心病给了大家太多的机会去防去治,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而总是只把努力放在“胸痛”的鉴别诊断上,只想在“胸痛”发生时去更早的诊断。其实这时已经太晚了,实际上我们医生还能做到去防止70%~90%的心肌梗死发生。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外周血管闭塞等,我们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这些疾病的核心环节是人体的大中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图中的血管壁上的黄色物质,动脉粥样斑块。
这些物质形成的斑块越来越大,血管的狭窄也就越来越严重了,也就可能出现心脏缺血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有一天,斑块发生了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栓一大就可能完全堵塞血管了,那就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塞发生了,甚至于死亡。这个过程的发生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几小时。
但请大家再看一下图中上面的时间横坐标,10年为一格。给了大家太多的3-4-5个“十年”去做防治工作。
心梗的致发因素
我们继续拆解这个图,也是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是血液中的胆固醇钻入了血管壁,积累起来,并引发了血管的一系列变化。
“胆固醇钻入”是否容易,一由血管壁内皮细胞是否坚强决定(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二由破坏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多少决定(心血管危险因素),三由胆固醇的多少决定(心血管危险因素)。
一、 家族史先天注定是我们现在所无能为力的。但提醒有心肌梗死、脑梗死、支架植入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做好其它危险因素的防控。这也是先天不足,后天补上。
二、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这五个是梯队,这是不想得心肌梗死的朋友们要重点去努力的地方。
第二梯队还包括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心率、压力大、A型性格等。
对前五大危险因素,防控分两个层面:一是从小(小至婴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烟酒;二是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并及时遵从专业医生进行处理。这是ASCVD的一级预防。
三、已经被诊断出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人群,在继续积极做好上述的一级预防同时,也需要做好二级预防。
这时往往需要核心的两大类药物: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更严重的狭窄的时候和更危急的时候,往往是药物所不能确保安全的,这时就是介入(支架)改善和外科搭桥改善该出手的时候。
目前,一些不良的宣传过度地强调介入支架的副作用,这实是因噎废食。支架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是近几十年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进步,没有之一。放弃支架,也意味着你的改善方案一下子就退步几十年到1980年水平。大家要做的更多是听从专业医生的诊疗方案,医生并不会无原则的去瞎放支架。
预防措施
总结一下:未雨绸缪,这样的弥补机会包括:
生活方式干预
减盐、健康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体育活动、戒烟限酒、平和情绪、良好睡眠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一级预防)
至少应按现有指南达标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CVD患者高危个体管理(二级预防)
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按指南进行规范改善。
预测心脑血管病风险
医生完全可以根据病人身上上述危险的多寡和轻重来判断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性的高低。
国内外均有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如最早进入研究和临床的美国弗明汉十年心血管风险评价,美国ACC/AHA开发的SCORE评分和欧洲ESC开发的SCORE评分,整体上大同小异。
国内学者也开发了适合中国人群的China-PAR十年心血管疾病评分系统。以评分结果十年心血管风险<5%为低危,5%-10%为中危,>10%为高危。
本文链接地址:http://domo-kenkou.com/gxbzs/xxg/2436.html